新中国建立之后,周围的很多国家都想要在中国的国土上撕下一块,为了维护国土主权,我国迫不得已进行反击战争。 1962年,我国解放军进入到西藏地区,对于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争。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我国战士不畏困难,英勇无畏,守卫国家领土主权。这场自卫反击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刘伯承元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印度独立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取得印度之后并不满足,想要向周边地区扩大自己的领土,当时中国自顾不暇,因此英国以及印度的军队长期在我国西...
新中国建立之后,周围的很多国家都想要在中国的国土上撕下一块,为了维护国土主权,我国迫不得已进行反击战争。
1962年,我国解放军进入到西藏地区,对于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争。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我国战士不畏困难,英勇无畏,守卫国家领土主权。这场自卫反击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刘伯承元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印度独立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取得印度之后并不满足,想要向周边地区扩大自己的领土,当时中国自顾不暇,因此英国以及印度的军队长期在我国西藏地区驻扎,印度独立之后依然将西藏“麦克马洪线”南面的地区作为自己的领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领导人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后多次与印度谈判,然而印度却从未松口,在西藏发生叛乱之后,印度方面更加嚣张跋扈。
1959年人民解放军在平定了西藏叛乱之后,印度政府竟然提出要向中国方向推进,要求中国割让一定的土地给印度。这个无理的要求自然遭到了我国拒绝。
然而印度认为中国国力衰微,想要凭借军事力量获得土地,因此其向中国方向推进,中国边防战士为了守卫领土英勇就义。
为了两国关系,我国一直采取的和平解决问题的政策,然而印度方面却一而再而二三地挑战我国底线,甚至在两国边境设立多个军事据点,侵占我国领土,甚至超过了当初的英国。
在1962年10月,印度领导人宣布,要对中国实行军事战略,之后在中印边境挑起了武装冲突,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我国在迫不得已之下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开始,毛主席曾说:
“小学课本之中,小娃娃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能到我毛某人手中就平白无故的少了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们可不能让我们背着卖国贼的罪名去见祖先。”
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我国解放军不得不再次出征,前往中印边境,此战对于中国来说尤为重要,若印度抢走中国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之后很多国家都想在中国的领土上咬下一口,为了能够使战争取得胜利,各方面都非常重视,力求万无一失。
连久不出山的刘伯承元帅也走到人前筹谋划策,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代儒将,仅供参考
刘伯承元帅是有名的儒将,在其5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到私塾学习,而后又接触过新思想的熏陶,其拥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后因家境贫寒,饱受生活蹉跎,选择成为一定共产主义战士,拯救处于悲惨生活中的人民。
1911年,刘伯承选择入伍,参与辛亥革命,后期曾参加过讨袁战争、孤身一人前往四川组建革命军、而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周总理共同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战争理论,刘伯承元帅曾前往苏联学习军事理论,学成回国之后,刘伯承元帅曾参加过多次战争,并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刘伯承元帅的领导才能令很多人都非常敬佩,在作战之时,刘伯承元帅将古代的兵法与苏联学习的先进军事理论结合起来,战果斐然。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曾有意让刘伯承元帅担任解放军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元帅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学习、喜欢教育的人,因此当毛泽东主席提出让其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刘伯承元帅连连拒绝,他说:“我已经担任过3次总参谋长了,不想再次担任这个职位了,想要去做一个教书先生。”
刘伯承元帅的话也打动了毛主席,刘伯承元帅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理论以及实战经验,若刘伯承元帅组建军事学院,那么其将会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军事人才,新中国刚刚成立,周围很多国家均虎视眈眈,军事人才必不可少,然而当时中国军事人才的数量非常少。
刘伯承元帅组建军事学院能够为中国解决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
而且毛主席深知刘伯承元帅的梦想是组建一个军事学院,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之前因为条件有限,无法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学院。
如今条件好了,要组建军事学院了,刘伯承确实应该担任首任院长,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刘伯承都是最适合的。
之前担心刘伯承担任院长大材小用,但是如今是刘伯承自己提出的要求,应该满足他这个小小的要求。
经过这次交谈之后,刘伯承开始着手准备建设军校的事宜,1951年1月份,军事学院在南京正式建立,为了能够把军事学院建好,刘伯承废寝忘食,因为种种原因,军事学院的教材都得自己编写,刘伯承组织编写上千种军事教材。
刘伯承仅用了6年的时候,就为祖国培养了3000多名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毕业以后他们前往各地,为祖国的军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军事学院之后,刘伯承多退居二线,然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发生之前刘伯承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他深知这次战争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想要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准备战争之前,以及战争过程之中,刘伯承元帅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刘伯承元帅担心自己多年不在军中,理念落后,在提出意见之后,刘伯承元帅说:“这只是我的看法。如今我已经老了,意料仅供参考。”然而刘伯承元帅的这些意见却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分享战略,众将皆服
1959年9月份的时候,我国组建了战略小组,刘伯承担任组长,刘伯承元帅领导的小组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刘伯承元帅也深知这一点,因此我们会发现在提意见的时候刘伯承元帅多会加上一句仅供参考。
起初成立这个小组是希望他们能够提出一些保卫国防的意见,但是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组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62年中印边境的冲突严重,我国一忍再忍,等来的不是印度方面的道歉,而是印度方面的肆无忌惮。
为了保卫国防安全,我国决定开启自卫战争,为了确保战争能够取得胜利,虽然刘伯承元帅极为谦虚,但是党中央之所以成立这个部门,就是认可刘伯承元帅的能力,而刘伯承元帅也希望为国家效力,因此刘伯承在工作的时候竭尽全力,只为能够为国家提供一份最为详细的军事报告。
而后刘伯承元帅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全部应用于战略报告的撰写之中,他的报告中不仅有军事行动,还有武器研发、铁路修筑以及后勤保障,他提出的意见均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他的意见给各单位敲响了警钟。
1962年10月,印度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力量进入我国,基于此,我国开始反抗。
中印边境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只不过到了60年代时,印度更为肆无忌惮,刘伯承元帅看到印度近几年的表现之后,料定我国与印度将有一战,在1962年5月份的时候,刘伯承元帅就开始思考若与印度发生冲突,应该怎样取胜。
西藏本身就是一个地理环境极为特殊的地方,当初人民解放前前往西藏平定战乱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当然也积累了众多经验,基于当初的经验,刘伯承元帅最先考虑的就是后勤保障问题。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西藏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粮食作物比较少,很多藏民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因此粮草无法从当地调集,只能够从外界运过去。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各地都不是很富足,
因此要早作准备,除了粮草的筹集问题之外,刘伯承元帅还考虑到了粮草的运送问题,西藏地区的地势过高,运送粮草极为麻烦,而且在战争时运送粮草还要考虑敌军空袭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给后勤保障部门提出意见,“当前印度的反华态势极为严峻,后勤部门应该早点做准备。”
除了提醒后勤保障部门做准备之外,刘伯承元帅还向后勤保障部门提出了两条具有重要意义的进藏线路,并提醒后勤保障部门“后方的基地应该要注意隐蔽。”以及三要“要钻沟、要挖洞、要伪装,避免敌人利用空军空袭我们后方的军事基地。”
除了后勤保障之外,在作战方面,刘伯承元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我国军队应该要尽快实行当地地形,此前我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善于利用当地地势。
要利用当地地势,就需要提前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因此他建议要在战争中作战都部队,应该开始进行战前的训练以及准备,最好能够有一份详细的地形图,然后根据当地地形进行针对性训练。
刘伯承元帅指出:“在中印战争之中,可以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在这个战术实施的过程之中,要集中我军的优势来攻击敌人的要害。”
由于我国一直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因此印度方面认为我国的军事实力较差,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漏洞。
印度军队在前期的战争能力或许相对较差,基于这样的想法,刘伯承元帅提出速战速决战略,由于西藏地形较为复杂,刘伯承元帅叮嘱作战部队“不要分散力量”。
对西藏方面的作战部队提出建议之后,刘伯承元帅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疆部队,新疆与西藏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因此在作战方面会有一定的区别。
“要把敌人打分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战术,战术不是死东西,是可以随机应变的,土方法也可以,只有能够取胜,所有的办法都是好办法。”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我军在刘伯承元帅战略的指导之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第一阶段就清除了印度在我国的37个据点。
刘伯承元帅看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在高兴之余又有一点担心,他深知印度军队不会善罢甘休,可能会出现新的战略,想到这里,刘伯承元帅又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查看自己的战略报告之后,刘伯承元帅给作战部队打去了电话,询问他们的具体情况以及印度的情况。
了解完这些情况之后,刘伯承元帅给出重要建议:
“要尽快把前往前线的道路修好,在休整的过程之中,要派专业人员前往勘测当地地形、道路以及一些居民点,这些情况都要在第一时间核实清除。”“提出要确保战士们能够吃饱。”刘伯承元帅指出:“打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用、吃、穿。”
而后将第一阶段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并向作战部队强调:“山地作战不要正面硬刚,可利用山路、无路的情况下也可以走山沟、还可以顺山背夹背前进,当然若必须要正面硬刚的时候,也要勇猛,不要犹豫。”
后期在作战的过程之中,刘伯承元帅又敏锐地找到了敌军的弱势,在党中央的正确、刘伯承元帅领导战略小组、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之下,我们取得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的胜利,保卫了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安全。
在担任战略小组组长之时,刘伯承元帅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为了国家领土完整,为了人民的安危,刘伯承元帅鞠躬尽瘁,如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正是因为前辈们的奋斗,处于和平环境中的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