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批评黄克诚,政委工作不合格,黄克诚:讲清楚,哪里不行

战争的残酷,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得多。尤其是抗日的时候,很多高级别的将领,都是带病或者带伤仍然参加指挥,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放弃。有些甚至组织强行的命令去养伤,才会放下手中的工作。 作为344旅旅长徐海东便是其中一位,当时他们正在华北对日军进行抗击,结果自身出现了问题,加上之前的伤病复发导致无法继续作战。 组织在了解了伤情之后,决定让他回到延安去好好的休养,并且在之后延安进行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仍然可以参加,康复后还是可以担任组织的重要角色。接受了这个决定后,旅长的位置便出现了空缺,谁成为下一...


战争的残酷,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得多。尤其是抗日的时候,很多高级别的将领,都是带病或者带伤仍然参加指挥,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放弃。有些甚至组织强行的命令去养伤,才会放下手中的工作。

作为344旅旅长徐海东便是其中一位,当时他们正在华北对日军进行抗击,结果自身出现了问题,加上之前的伤病复发导致无法继续作战。

组织在了解了伤情之后,决定让他回到延安去好好的休养,并且在之后延安进行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仍然可以参加,康复后还是可以担任组织的重要角色。接受了这个决定后,旅长的位置便出现了空缺,谁成为下一届旅长,成为了344旅心中的疑惑。

当时作为旅长的徐海东,还有政委黄克诚,他们都觉得田守尧有这样的能力,作战风格十分勇猛,立下了很多战功,并且对于一些战役的领导和决策都把握的很准确,如果能够成为旅长,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

当时,恰逢朱德来到344旅进行巡查,两位就把这样的消息告诉了朱德,希望能够让他向中央进行举荐,让田守尧来担任接下来的旅长。经过了严格的考察之后,朱德认为田守尧这位同志,确实可以担任旅长的职位,便向中央进行了报告。

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中央并没有同意,让田守尧成为一名旅长,反而是让杨得志同志来接任。给出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田守尧资历并不是特别的深,虽然能够部队立下很多战功,可是年龄上面有一点小,害怕出现意气用事等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让他成为真正的旅长。

这个消息被344旅得知后,黄克诚感到相当的失望,没想到经过他的推荐,而且还有朱德上报中央,都没有得到组织的认可。田守尧作为当事人更是心灰意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总是郁郁寡欢,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偏见。毕竟有很多高层领导都对自己进行认可,实在想不到,为什么没有得到这个机会。

确定了位置后,徐海东就开始动身前往延安养病,当时整个344旅都来欢送,希望他可以在延安早日康复,并再次回到组织担任工作。欢送的过程中,徐海东虽然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仍然强调: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坚持,尽快的把敌人赶出去。说完,徐海东就在大家的欢送之下,前往了延安,这个时候朱德反而把黄克诚单独叫了出来,而且还是用责备的语气表示:这个政委当的不合格。

听到这样的言论,黄克诚感觉很不理解,毕竟欢送会上自己在各个项目上做的都很好,没有让徐海东旅长丢了面子,让他看到了整个旅对他的重视不明白,朱德老总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脾气来责备自己。而且,朱德老总在之后还补上了一句:说你几句,难道就不高兴?直接让本身就脾气比较暴的黄克诚忍不住当即反问道:老总,你讲清楚到底是哪里不行,哪里不合格?

看到黄克诚急躁的性格,朱德老总也是跟他说道:作为一个部队的政委,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每个人的思想工作,并且要提高整个部队的政治思想,并不能够拥有自己的小心思。就像本次对于老旅长的欢送会,为什么没有见到田守尧的身影,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团长,曾经还有老旅长极力推荐,难道他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欢送自己的老首长吗?

黄克诚听完后瞬间没有了底气,毕竟他也知道,前段时间确实看到田守尧内心比较失落,没有让他前来,没想到朱德老总看到了这个细节,并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

随即他跟朱德老总一起去找田守尧做思想工作,让他能够明白:大家都是共产党员,不能够因为一些职务的调整,就出现这种消极的情况。如果计较这点得失,那会引起整个部队的不和谐,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个人思想确实不成熟。

田守尧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错误,明白未来要意识到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毕竟大家共同抗日,需要的是众志成城,不能有歪心思,谁能够担任旅长的问题肯定是得到了组织的详细了解,才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一时兴起。

之后的田守尧仍然是积极的参与到了抗日战争中,并且在之后成为了新编二旅的旅长,可惜的是在1943年3月前往延安的时候,被日军偷袭,年仅28岁壮烈牺牲。

发布于:天津市

相关资讯